2020-03-15browse.19179
很多客戶想開發app,想找一個APP開發的互聯網公司合作,但是自己本身這方面經驗不足,聽別人說這個行業里面水很深,心里沒底,不能知道該怎么選擇,有哪些標準判斷公司到底專不專業?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開發app如何避免踩坑:
APP制作避坑指南1:前期以低價吸引客戶,一口價答應,后期開發逐步加價,
因為App開發行業并沒有統一的標準,App項目的費用和工期,主要依靠需要開發的功能而定的。比如圖文展示類的App,功能相對簡單,開發周期就比較短,成本自然低。而電商商城類、在線直播類的App,因為涉及的功能非常多,開發成本就比較貴。
在App開發前期,很多小工作室為了接單,都是以低報價吸引客戶,很多客戶因為價格低就一口答應,但是在準備開發文檔的時候,或刻意添加App無關功能,以增加整體項目的費用;或排除部分功能,只做簡單版的,后期要增加功能必須加錢。所以,在App開發籌備階段,盡量找專業的人士咨詢,明確App的需求文檔。最好能看看現場到開發公司看看,如果是幾個人的工作室類型要謹慎,也要看看公司合作的客戶案例,是否有和當地知名的公司合作過,這些都是判斷依據標準。
APP制作避坑指南2:完整的App開發團隊非常重要
一個完整的App開發團隊包括:產品經理、UI設計師、安卓工程師、蘋果iOS工程師、后臺數據庫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多種職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人負責,很少有能夠兼任的。
但是,很多小的App開發團隊,無力負擔起多種職業的薪資,很多職業由一人擔當,所以會出現一人多職現象,結果就造成開發出的App或用戶體驗佳、或邏輯混亂、或隱藏各種bug、或開發周期不斷后延等。在APP開發尋找團隊的時候,上門考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APP制作避坑指南3:模板及定制的區別
現在很多App開發公司,打著定制化開發口號,但其實是采用模板路線,而且市場上也要很多模板出售,價格非常低。但是這些模板大多屬于“死模板”,內容固定,手機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死模板很快就會出現各種bug。而且模板為了適應更多的需求,所以功能非常簡單,用戶體驗極差。在App開發前期,一定要咨詢是原生開發的App,還是采用模板。
最后來聊一聊開發報價:
1:甲方需求描述簡便,但是功能不簡便。這一點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一講;之前一位甲方的需求很簡單,一句話:“開發一個跟淘寶一模一樣的購物APP多少錢?”這樣的需求描述簡單不簡單?簡單,只有一句話。但是他難做嗎?很難做。輕輕的一句話,開發公司需要做到和所有的物流系統對接、商家入駐功能、支付系統對接以及淘寶群淘金幣等等一系列功能。淘寶本身的體量就已經非常非常大了,因此報價出于一個節省成本的思想,給甲方報一個無用功能閹割版的價格和完整版的價格區間,結果換來一句“這么貴,坑人的吧?”接著就再也聯系不上了.....
2:開發公司因為甲方不懂技術胡亂報價。這個原因就純粹是開發公司的作惡了;沒有什么需要好解釋的,這一點沒有什么原因,單純就是找到了不靠譜的開發公司。
那么該如何甄別開發公司的報價是否合理?很簡單,貨比三家。剛開始可以和其中一家深度交流,直到確定下來甲方自己的需求內容就可以帶著這份需求文檔找其他的開發公司直接詢價,拿各家的報價統一對比,就能夠知道哪些開放公司報價偏高,哪些開發公司報價偏低。從而根據甲方自己的情況就可以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開發公司了。
有些開發公司直接報價,這里的直接報價指的就是開發公司在還沒有了解甲方的開發需求就能夠給甲方準確報價。這種情況下不用想,絕對就是來坑人的;要么是賣你一個模板APP,要么開發階段就會把錢都給要回來。這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出現在甲方的身上都會引起反感,同樣也會讓甲方對開發公司抱有極大的負面印象,讓更多的開發公司被歸類到坑錢的行列。至于第一個模板APP想必各位甲方都有所耳聞,那么我們這里就不再過多贅述了,不管甲方的開發需求是什么樣的,直接報出一個低價誘使甲方選擇自己,接著直接套上模板賣給甲方。最終甲方獲得的只是一個模板APP,不能夠定制功能,也不能夠進行二次開發,甚至連后期的技術維護都沒有。可以說是很糟糕的開發體驗了。那么在開發階段把錢給要回來是什么情況呢?這種情況的產生就是開發公司在聽取甲方的需求后報出一個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讓甲方愿意去選擇這樣一家公司。接下來就是和正常開發公司一樣的流程了,確定需求、簽署合同、交付定金、進行開發。但是在開發階段,他們就肯定要為自己少拿的錢來“討一個公道”,以前期需求溝通不足,給出的報價不夠準確,需要甲方補上相應的差價。而甲方認為自己已經交付了定金,如果這個時候為了那點差價放棄合作太過于吃虧;那么在甲方的這樣的想法之下甲方就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妥協。開發公司一次又一次的差價都會讓甲方選擇妥協,最終甲方付出的代價相比于正常開發來說只會更高,最終的開發體驗也不會比正常開發多好。
綜上所述:在找開發app合作的過程中,最好是找本地的服務商,能親自到公司去,了解公司情況(公司人員、成立多久、案例、溝通的專業程度、是否能給建設性建議等等),整理好自己的需求和預算,多了解幾家公司,對價格方面有自己的判斷,從投入人員的成本核算去考慮,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合理的利潤他生存不下去,生存不下去就無法為你提供后續的服務。
相關閱讀